僅從不久前獲悉的特斯拉7月終端成績單來看,這家美國新能源車企整體走跌的頹勢仍在繼續。
就拿其戰略版圖目前絕對的“支柱”中國市場為例,總銷量為67,886輛。乍一看好似不算太差,但實際上卻出現了8.4%的同比下降,環比則下降了5.2%。
據悉,這也是特斯拉過去10個月中,第9個月出現同比下降。
而今年前7個月,特斯拉在華累計銷量為432,360輛,同比下降13.7%。自2024年10月以來持續疲軟,上次實現兩位數同比增長,還要追溯到2024年9月。
更為雪上加霜的是,本以為去年成功拿下中國市場單一車型無定語銷冠的Model Y,在迎來煥新版后,會保持大殺四方的狀態,可現實卻有些事與愿違。該車型自入場以來,上半年累計銷量僅為171,491輛,同比下降17.5%。
換言之,完全沒有達到預期。
為此,特斯拉突襲官宣,秋季將加推“大六座版”的Model Y L,試圖重新奪回丟掉的部分潛客。
結合工信部發布的信息,整車尺寸方面全方位的“增肌”。車長達到4976mm,車寬達到1920mm,車高達到1668mm,軸距更是達到3040mm,甚至超過了“大哥”Model X。
性能參數上也有小幅度提升,標配LG生產的78.4度三元鋰電池,搭載總功率 340kW的前后雙電機。
與此同時,隨著軸距的拉伸,Model Y L的尾部溜背造型也變得更加平緩,根本目的還是為了最大限度保證第三排乘客的頭部空間。
而它,完全可以視為特斯拉在華祭出的第一波反擊。
奈何,還是那個觀點,Model Y L的確帶給挑花眼的國內消費者,一定程度上的“新鮮感”。但客觀地講,在與類似樂道L90、包括諸多國產全尺寸增程大六座SUV的廝殺中勝算到底有多大,目前給不出一個太過樂觀的答案。
總感覺,Model Y L的未來,有些兇多吉少的意味。
不過,與煥新版Model Y搭檔,實現“1+1>1.5”的銷量表現肯定沒有問題。于情于理,萬萬不能小覷這家美國新能源車企的號召力,Model Y L的推出,也算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燃眉之急。
相比之下,就在近日,特斯拉在華的第二波反擊同樣來了。時隔多年,長續航后輪驅動版重出江湖。
實際上,如果說Model Y扮演著不容有失的根基,那么這輛被視為在華戰略開端的純電轎跑,完全漸漸成為了所謂的“昨日黃花”。
尤其伴隨小米SU7的大殺四方,以及國內同級別競品的瘋狂圍攻,即便率先搬出了煥新版,可Model 3仍阻擋不了“蛋糕”被迅速搶奪。
7月,零售銷量只有9,851輛,情況確實不容樂觀。今年以來,月銷無法破萬,已經出現3次。而長續航后輪驅動版的入場,根本目的還是為了擴充產品序列,盡可能讓整體訂單回暖。
至于產品力,起售價為26.95萬元,百公里加速5.2秒,CLTC綜合工況續航為830公里,并且也能享受“5年0息”以及8000元限時保險補貼。與之對應,后輪驅動版起售價為23.55萬元,百公里加速6.1秒,CLTC綜合工況續航為635公里。
Model 3長續航后輪驅動版貴出3.5萬元,到底換來了什么一目了然。
而在它官宣以后,順勢采訪了身邊一些持幣觀望的友人,大家給予的反饋,無一例外都是:“不太感興趣。”
奈何,如今的中國純電轎跑市場太內卷了,就算你是特斯拉,僅僅只是單純提升續航與動力,也并不足以吸引關注與聲量。
情況,就是這么略顯扎心。
事已至此,從這家美國新能源車企下半年在華率先祭出的兩撥反擊來看,Model Y L的前景,無疑是更令人期待的那一個。
另外,在我心中,十分好奇所謂“廉價版”Model Y到底會不會來。
最近,有關它的內飾諜照,出現在了各大社交平臺上,刀法非常精準。之前的二季度財報中,馬斯克同樣曾親自劇透,將生產一款更加親民的車型。
設想一下,如果減配降本過后,在華能夠下探至20萬元附近,疊加特斯拉的品牌光環,無疑很有“折騰一番”的希望。畢竟,眼下很大一部分人都覺得,現款Model Y整體都太貴了。
屆時,如果“廉價版”真能走向臺前,相信那才是這家美國新能源車企,真正意義上的絕地反擊。對于提振銷量,效果將更為顯著。
現款Model Y,也將實現所謂的“一魚三吃”。通過布局五座版、六座版、廉價版,讓自己的潛客覆蓋范圍愈發廣泛。
當然,拋開產品推新層面不談,還有一個有望破局的機會點擺在特斯拉的面前,能否降低FSD的選配門檻,甚至直接放在車價里成為標配,并按需推出訂閱政策。
講道理,目前一次性買斷6.4萬元,位于中國車市“免費橫行”的大環境下,顯得太另類了。即便這套智能輔助駕駛系統的綜合體驗非常出色,但仍鮮有人愿意掏出真金白銀買單。
也正因如此,這家美國新能源車企,不得不眼睜睜望著自己手握利劍卻無法披荊斬棘。
而我想說的是:“有些執念真的該放下了。”既然困境擺在眼前,就必須學會審時度勢做出改變,縱使特斯拉遠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兜里的底牌與殺招還有不少。
至于下半年的反擊,會不會雷聲大雨點小,很快時間便會給出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