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篇文章中,我們對中國汽車市場20-50萬元各個價格區段里,不同的品牌陣營、動力類型、車型類別的銷量和占比作了整體層面的分析,今天我們就細化的具體的品牌和車型,更加細致地了解下當今國內高端/豪華汽車市場。
相關回顧:
全景解讀20-50萬元中國車市江湖(上):價格越高、增程SUV越火
(聲明:再次說明一下,像大眾途觀L、別克昂科威、本田CR-V/皓影等市場指導價區間超過20萬元、但實際售價或主銷區間在20萬元以內的車型不在本篇討論范圍內。)
01
20-50萬元市場,傳統海外品牌依然占據主導
上篇文章里,我們分析了中國品牌和海外品牌在20-50萬元市場中的銷量地位,這是一個籠統的分類,而從消費者認知的角度出發,其實可以進一步細分為四個陣營——
第一個是有著獨資身份的特斯拉;
第二個是由BBA等豪華車企、以及豐田、大眾等主流品牌組成的傳統海外品牌;
第三個是涵蓋了鴻蒙智行、小米、蔚來、理想等近些年成立的新勢力品牌;
第四個是比亞迪、吉利、奇瑞、長城等傳統自主車企,以及它們推出的騰勢、方程豹、極氪、iCAR、歐拉等新能源品牌。
如上表,從20-50萬元這個整體來看,目前所占市場份額最高的,依然是傳統海外品牌,6月份上險量總計約22萬輛,份額達到41.1%;國內新勢力品牌排第二,在豪華市場的份額超過了27%。
可能和很多人印象中有差別的是,傳統自主車企在20-50萬市場的份額也已經超過了兩成——這個份額和新勢力陣營的差距并像社交網絡上感受到的體感那么大;另外,特斯拉作為獨資身份,一舉拿下了11.4%的份額。
當然,特斯拉活躍的價位區間基本局限在20-30萬元內,在這個價格段里,特斯拉的份額達到了18.3%;
傳統海外品牌的份額依然最高,為36.8%;新勢力品牌和傳統自主車企,分別占有24%和20%的份額。
30-40萬元,是傳統海外品牌最強勢的價格區間,市場份額達到了50.9%,國內新勢力和傳統自主車企的份額分別是26.9%和22.3%,新勢力依然占優但差距依然并不是那么大。
至于特斯拉,目前在這個價位基本沒有存在感,但Model Y L上市后情況也許會有很大的轉變吧。
來到40萬元以上,傳統自主車企份額銳減,只有不到5%,傳統海外品牌依然持有35%的份額,而以鴻蒙智行、理想為主的新勢力品牌,在這個價位的份額——已經接近60%。
以上是各品牌陣營,在20-50萬元各價位的銷量概況,接下來我們就看看不同動力類型中具體車型的表現。
02
20-30萬元市場,純電與燃油旗鼓相當,共占8成份額
上篇我們已經提到,在20-30萬元價格區間里純電和燃油車各自占有四成的份額,余下20%份額里,增程銷量明顯高于插混,份額分別為11.9%和5.9%。
純電車型里,特斯拉以Model 3和Model Y遙遙領先,兩款車就占據20-30萬純電市場45%的份額。除此之外,只有小米SU7的月均銷量超過2萬輛。其余廠商的純電車型,銷量最高的是蔚來旗下的ET5和L60,均在6000輛左右。
再往下看,6月銷量破5000的,只剩下了極氪007 GT,比亞迪的漢L EV、唐L EV在3000輛左右。這個細分市場最大的變數,是小米YU7,隨著產能、銷量的提升,它將徹底改變20-30萬純電市場的格局。
而整體份額最小的插混車型,目前在20-30萬區間銷量最高的并非漢L和唐L DM-i。而是方程豹豹5,但6月銷量也沒能達到5000輛;
另外魏牌藍山、坦克400 PHEV也都接近4000輛。曾被寄予厚望的比亞迪夏,銷量也只有2000多輛,遠未達到騰勢D9的水平。
增程類別里,理想目前只有L6一款車處于30萬內,但已經占據細分市場四成的份額,1.6萬的月銷量遙遙領先,問界M7、M5兩款車型的銷量總計不到1萬輛。其它像阿維塔07、深藍S09等車型,銷量超過了3000輛,已經算是中游水平。
接下來這個細分市場的變數,就要看即將換代的問界M7了,理想在這個市場區間的主導地位并不穩固。
20-30萬元區間里,燃油車的份額僅略高于純電,但活躍著的燃油車型,還是比純電車型要多很多。
銷量最高的是寶馬3系,6月逼近1.5萬輛,奔馳C級、雷克薩斯ES也都過萬,另有降價后銷量回升的別克GL8,是該價位最后一個銷量過萬的燃油車。
除此之外,坦克300、豐田賽那的表現也很亮眼,雖然都不屬于主流類別,也并非傳統意義上的豪華/高端車型,但銷量一直堅挺,6月均超過了9000輛。
奧迪A4L相較雙B明顯掉隊,目前只有7000多的規模。相信在南北奧迪A5L上市之后能有所改觀。
在20-30萬這個價位,處于主流品牌陣營的豐田,有著相當的份額,賽那超9000輛,漢蘭達超8000輛,格瑞維亞、皇冠陸放各自有6000輛左右,總計占20-30萬燃油車型20%的份額,其實完全不遜于BBA。
相比之下,大眾在這個價位雖然有途昂、攬巡、威然等高端車型,但加到一起,卻只有豐田格瑞維亞一款車的銷量規模。
可以說,在20萬元以上市場,大眾和豐田的差距非常大,除了SUV序列外,主要差在MPV的乏力上。除了大眾之外,福特旗下的銳界仍有3000多的銷量,而本田、日產、別克等其它合資品牌,在20萬元以上市場的存在都已經非常邊緣化了。
03
30-40萬元市場,燃油車份額過半,純電成邊緣
30-40萬市場,是50萬元以內燃油車型所占份額最高的價格區間,比例達到了50.9%,同時這也是純電車型占比最小的區間,只有6.4%,增程車型的份額超過了插混,兩者份額分別為26.3%和16.4%。
雖然蔚來一直以來都以純電+換電收到的爭議頗多,但是,在30-40萬元純電市場里,蔚來卻毫無疑問地處于大幅領先地位。
ES6單月銷量超過4000輛,EC6只有1750輛,但依然能排第二,加在一起,更是占到了純電類別超6成。
對比來看,純電市場表現最好的同價位區間海外品牌車型,是寶馬i5,但6月銷量只有691輛。
而縱觀目前整個30-40萬純電市場,總體規模將將過萬,而隨著小米YU7產能的爬升,其中價格超過30萬的高配版本即便銷量占比不高,規模也不容小覷。
再加上全系預計都在30萬元以上的Model Y L,上市之后大概率會成為30-40萬純電市場的王者。
插混車型中,騰勢D9 DM-i則是唯一月銷過7000輛的車型,魏牌高山、銷量超過5000輛,在這個價位已實屬難得。上市前熱度頗高的騰勢N9,實際表現卻是今年一系列大尺寸SUV中最差的之一,6月銷量沒能突破3000輛。
整個30-40萬元插混市場,基本全部都是傳統自主車企的產品,新勢力品牌基本沒有推出插混產品,海外品牌在這個類別暫時同樣沒有建樹。
增程類別里,在30-40萬元價位雖然玩家非常少,但銷量都相當可觀。上市不久的問界M8,6月上險量已經突破2萬輛,直接超過了理想L7、L8的總和。
可以說,問界以一款車占據細分市場46%的份額。
理想L7之下,排名第三的是嵐圖夢想家,這款MPV網絡熱度不高,但銷量數字一直比較亮眼,增程版6月份已經達到6984輛,再加上純電版的話,車型總銷量超過了8千輛。除此之外,享界S9推出增程版之后,銷量有所提升,6月份達到了近3900輛。
最后是燃油類別,由于賽那、漢蘭達大幅降價,各自都退出了30萬元以上市場,而降價后的GLC、5系、E級等豪華車,則從40萬元以上下探到30-40萬元區間。
這樣一來,30-40萬價位的燃油車,基本就是傳統豪華品牌最集中的區間,6月份銷量過萬的車型就有5款,包括A6L、5系、GLC、Q5L和E級,它們是海外豪華品牌如今在中國市場最核心的產品。
而換代后的寶馬X3,目前表現并不理想,6月銷量只有6800輛,說明即便是BBA最核心的車型,當下也并不是穩如泰山。
04
40-50萬元,增程成絕對主導,插混銷聲匿跡
40-50萬元區間,目前總的銷量規模只有3.5萬輛左右,其中問界M9一款車的銷量超過1.3萬輛,是40萬元以上所有品類車型中的銷量冠軍,排在第二的國產寶馬X5,巔峰時期銷量接近萬輛,6月已經下滑到了6000輛出頭。
來到40萬元以上,插混車型基本已經沒有存在感,方程豹豹8的高配超過了40萬,但主銷還是40萬內。
純電車型6月份的總銷量大約有5000輛,理想MEGA以2302輛拿下第一,其后是極氪009和問界M9的純電版。問界M9增程和理想L9這兩款增程車型,拿下了40-50萬元近一半的份額。
燃油車類別里,奔馳GLE、奧迪Q7等進口豪車,價位普遍還是高于50萬,這里把它們納入到40-50萬區間,整個燃油類別所占的份額,也只達到了36%。增程車型在這個價位,已經成為最火的動力類型。
05
第三方觀察結語
在過去幾年里,中國品牌對海外品牌的逆襲過程中,20萬元以上高端市場,是海外品牌相對穩固的堡壘,以BBA為代表的海外豪華品牌,份額下滑嚴重——但還沒到到所謂“潰敗”的程度。
細致分析各個價位的市場現狀后,可以看出中國品牌對高端市場的沖擊力度,并不遜于主流市場。隨著問界M8、理想i系列、900、小米YU7、蔚來ES8甚至更低價位的樂道L90等一系列新產品的出現,20-50萬元高端市場格局的重塑,必然還會繼續下去。
如今傳統海外品牌在高端市場的份額,絕大多數情況下,是依靠降價勉強守住的,但各個品牌的降價空間已經基本見底。
接下來值得關注的是:
隨著奧迪A5L、奔馳CLA以及奧迪全新品牌AUDI這些深度集成了中國智能化技術之后的產品逐步上市,它們能否幫助豪華品牌以真正創新的方式,再度贏回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