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l Y L沒有發布會直接開賣,33.9萬元的起售價比理想i8低了800元。同樣是六座版的純電SUV,Model Y L與理想i8一樣,全系都是一個配置。
作為加長版的Model Y,Model Y L比Model Y的長續航四驅版貴了2.55萬元,多了一排后座,升級了配置,還帶有連續可變阻尼減振器。這么一對比,Model Y L的價格相當有誠意。而且Model Y L一開售,就給到了三年免息的金融政策。
不過,作為一款中國特供車型,從Model Y L依舊毛坯的內飾看,特斯拉妥協的又不是那么徹底。這一“違背祖訓”的做法,細看又透著精明的算計......
2萬買個“安慰感”?
加長、特供,大眾奧迪們帶起來的玩兒法,如今也讓特斯拉按耐不住了。更大的空間,更長的續航,內飾音響升級等,Model Y L的出現讓Model Y長續航四驅版的性價比大打折扣。有點類似蘋果手機的邏輯,不同的配置是不同的定價邏輯,但都會讓消費者想往更高一個配置夠一夠。
除了更大更長外,Model Y L首發搭載了82kWh電池組,CLTC續航751km。不過,由于車身尺寸更大,續航提升的并不明顯,只比Model Y的長續航四驅版多了一公里。
在內飾的風格上,Model Y L 與Model Y如出一轍,依舊是毛坯風格。即便冰箱彩電大沙發已經是國內新車的標配了,Model Y L依舊不給冰箱不給彩電,也不像國產品牌那樣在意防曬:天幕依然是一塊巨大無遮擋的玻璃。
在舒適性配置上,Model Y L前二排座椅帶通風和加熱,三排座椅帶加熱;二排座椅帶升降扶手,二三排放倒后全平。Y系列的溜背造型,基本上決定了第三排空間的局促,不管是頭部空間還是腿部空間。通俗來講就是,在滿載6個成年人的場景下,第三排兼顧不了舒適度,尤其是在長途的時候。
不過這樣的設計,成全了Model Y L主打的操控與效率。0.216的風阻系數比Model 3還低,靜謐性全系最佳。在CDC電磁懸掛的加持下,駕駛者可以兼顧舒適與操控。在能耗表現上,得益于2088kg的輕量化車身與特斯拉在三電上的技術優勢,Model Y L百公里電耗僅12.8kWh。
總之,從Model Y L的配置上看,特斯拉對中國市場的迎合并沒有那么徹底,依然是在自己的舒適區出招。第三排空間,更像是特斯拉給出的空間上的冗余:Model Y L日常是5座SUV,也能滿足偶爾的6人出行。
總之,這款為中國開發的加長Model Y,妥協的并沒有很徹底。
在六座車市場,特斯拉喪失定價權
Model Y L只比Model Y高出兩萬多的定價,看似已經沒有什么后續降價的余地了,畢竟,如果再降價會讓Model Y的長續航四驅版更加沒有性價比。不過,Model Y L并不是完全沒有可調價的空間,比如,三年免息的金融政策升級為五年免息,就相當于變相的促銷。
比如,今年年初上市的煥新版Model Y,在4月份首次推出了5年0息金融方案,以此來刺激終端銷量。
在Model Y L正式發布之前,有消息稱,這款車型定位介于Model Y和Model X之間的新車,預計售價在40萬元左右。最終實際售價比預估低了6萬多,剛好相差了FSD的價格。
Model Y L33.9萬元的售價到底有沒有競爭力,這個問題見仁見智,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Model Y L要面對的競爭局面,跟當時的Model 3和Model Y 完全不同。
過去這些年,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每一個國產品牌都想圍攻Model 3和Model Y,把他們推下神壇。因此,特斯拉成為細分市場的價格錨點:其他對標的車型要解釋,為什么比特斯拉更值?
從小米SU7到小米YU7,雷軍也在發布會上公開對標特斯拉。如今,小米SU7的銷量超越Model 3,成功取代特斯拉,成為這一市場的新的價格錨點。而這個故事,很有可能在小米YU7上重演。
特斯拉不得不接招,前不久,特斯拉推出了續航超過800KM的Model 3的長續航后驅版。道理很明顯,當國產車把700+的續航里程,做到了20萬級的標配,特斯拉已經無法“躺贏”。
當特斯拉不再是價格錨點,也就意味著,它失去了在細分市場的定價權。對于晚發的Model Y L來說也是如此。在它發布前不久,理想i8、樂道L90兩款純電六座版SUV推向市場,其中,上市一周的樂道L90已經躋身了中大型SUV周銷量TOP3。理想i8在調價調配置后,把售價拉到了33.98萬元。
李想在社交平臺發文稱,理想i8、理想MEGA處于敵無我有的“有沒有”賽道。“當友商們反應過來,開始‘摸著理想過河’,推出和我們類似的產品時,就進入了‘好不好’的競爭階段。”他說道。
當六座車市場已經有了“爆款”,Model Y L要面對的正是“好不好”的競爭。在這個階段,消費者挑選純電六座時,已經有了可對標的對象。比如,理想i8把續航做到了700+公里,冰箱彩電大沙發和高階智駕統統標配;蔚來把價格帶到了26萬級......
在純電六座市場,沒有先發優勢的特斯拉,在配置上也不占優勢。特斯拉引以為傲的三電上的領先,對降本的作用,比改善消費者體驗更明顯。
我們在前面的文章里提到過,在中國市場,特斯拉核心技術上的優勢,被國產品牌繞開,消費者的閾值不斷被更高的配置更低的價格拉高。就連特斯拉強大的品牌號召力,也可以被華為和小米破解。特斯拉在中國還有多少殺傷力,主要看調價和FSD,后者幾乎完全取決于政策。因此,留給特斯拉的時間不多了,喪失定價權只是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