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長安汽車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朱華榮帶隊南下深圳,專程拜訪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此時距他執掌新央企中國長安汽車集團僅過去11天。在華為總部,兩位產業領袖圍繞汽車產業競爭態勢與技術趨勢展開深度交流。
“任總的視野、格局、睿智、激情,我等感觸頗深,受益匪淺,令人敬佩!”朱華榮在社交媒體上如此表達對這次會面的感受。任正非則針對長安汽車及旗下高端品牌阿維塔的發展提出了具體指導意見。
在《一品汽車》看來,一位剛執掌千億級汽車央企11天的掌門人,向79歲的科技領袖躬身求教,背后是中國汽車產業智能化轉型的迫切與尋求新突破的野心。
01
新央企掌門人與科技領袖的戰略對話
Part One
事實上,這次會面發生在朱華榮履新的關鍵時期,7月29日,中國長安汽車集團在重慶掛牌成立,成為繼中國一汽、東風汽車之后的第三家汽車行業央企。這家新央企由原兵器裝備集團分立整合而成,旗下擁有117家分子公司,業務涵蓋汽車整車、零部件、銷售服務等多個領域。
朱華榮在接掌這家新央企后,第一時間選擇拜訪任正非,背后蘊含深意。華為在智能汽車領域的技術優勢已成為車企智能化轉型的核心資源。而華為在智能駕駛算法、鴻蒙座艙、超充網絡等領域的領先地位,使其成為車企爭奪未來市場的“門票”。
會面中,華為多位高管共同參與交流。朱華榮特別提到對徐直軍、余承東等華為領導交流支持的感謝。這種高層團隊的集體參與,表明雙方合作已超越單一業務層面,進入企業戰略協同的新階段。
02
阿維塔合作模式的深化與突破
Part Two
作為長安汽車與華為合作的結晶,阿維塔品牌成為會談的重點議題。阿維塔科技由長安汽車、寧德時代和華為三方聯合打造,開創了獨特的“CHN模式”。目前,阿維塔全系車型都可選裝華為乾崑智駕系統,智能駕駛能力位居國內第一梯隊。
據《一品汽車》了解,長安與華為雙方合作正在向更深層次推進。阿維塔科技總裁陳卓透露,公司與華為正在推進“Hi Plus”合作模式,雙方聯合團隊已有近千人入駐阿維塔重慶總部。首款聯合共創產品預計將于2026年下半年面世。
在資本層面,長安汽車聯營企業于2024年8月以115億元人民幣購買了華為持有的引望公司10%股權。今年2月,阿維塔科技已完成第二期57.5億元轉讓價款的支付。這一資本紐帶為技術協同提供了堅實基礎。
03
央企轉型的迫切需求與技術依存
Part Three
上任后第一時間與任正非進行會晤,也印證了朱華榮的急切姿態,折射出傳統車企在智能化浪潮中的轉型焦慮。中國長安汽車集團設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標:到2030年實現500萬輛銷量,其中新能源占比超60%、海外占比超30%。面對這一目標,朱華榮提出要 “突破傳統主機廠邊界”,構建 “生態力”,與華為的合作成為實現這一戰略的關鍵。
華為的技術加持已顯現市場效果。2025年7月,搭載華為智駕技術的阿維塔銷量達10,062輛,同比激增178%。這一數據印證了華為智能化技術對產品市場競爭力的顯著提升。政策環境也為央企與科技企業合作提供了支持。2025年中央民企座談會明確支持科技民企發展,任正非作為代表參會,凸顯了華為在產業鏈中的戰略地位。這一政策導向為華為-央企合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一品汽車》看來,華為與車企的合作模式正在經歷重要演進。從最初的三種合作模式(零部件/HI模式/智選車),華為正探索 “第四模式”——主導產品定義+車企智造。這種模式在華為與廣汽合作的華望汽車項目中已經得到體現。
阿維塔的全球拓展計劃中,華為的全球渠道資源將發揮關鍵作用。阿維塔已進入25個國家建成55家渠道,計劃2025年底前進入50個國家,布局超過160家渠道。華為的全球布局將成為阿維塔國際化的重要支撐。
在產品布局上,阿維塔計劃在2030年前推出17款新品,覆蓋MPV、跑車等多個細分市場。阿維塔數智工廠已正式掛牌,年產能達28萬輛。這一龐大的產品計劃需要華為持續的技術支持。
04
重塑產業格局的戰略協同
Part Four
事實上,朱華榮與任正非的會面已超越普通的企業高層交流,成為大型央企集團與領先科技企業在智能化浪潮中的深度協同。在朱華榮之前,廣汽馮興亞、小鵬何小鵬等車企負責人今年均已拜訪過任正非。這反映出“華為技術+車企制造”已成為行業主流合作模式。
東風汽車與華為的“DH項目” 已探索團隊深度融合,從研發到市場協同推進。長安與華為的合作也正從技術層面向戰略層面深化,共同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智能汽車技術體系。未來幾個關鍵節點將驗證這一合作模式的實效性:2026年華望汽車首款車型上市、阿維塔港股IPO及智駕系統升級等。這些事件將檢驗央企與科技企業協同創新的實際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