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廣汽集團發布2025年7月產銷快報,數據顯示當月集團汽車銷量為11.95萬輛,同比下降15.38%。1-7月累計銷量87.48萬輛,同比下降12.89%,經營壓力持續加劇。
其中,廣汽同比降幅最高,7月銷量僅16033輛,同比暴跌51.81%。作為曾經的銷量的支柱,如今銷量規模以及銷量下滑幅度,都讓人感到詫異了些。
應該說,廣汽本田的銷量下滑早有預兆。自2021年起,該品牌已連續四年銷量下滑,2024年全年銷量僅47.06萬輛,同比下滑26.52%。
進入2025年,其銷量下滑的局面并沒有得到扭轉。官方數據顯示,2025年1-7月,其累計銷量同比下滑29.24%,市場份額繼續萎縮。
產銷快報
應該說,廣汽本田的銷量之所以呈現出持續下滑的局面,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比如說,電動化轉型等都可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而且,電動化轉型問題,并非廣汽本田單獨遇到的問題,廣汽本田的處境在一定程度上是合資品牌遇到的整體問題。
在自主品牌新能源攻勢下,缺乏競爭力的電動產品讓傳統合資品牌集體承壓。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7月份,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74.9%,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6.7%。
本田P7
具體到廣汽本田來說,其雖然推出了多款新能源汽車產品,但是銷量表現卻有待提升。比如說,本田P7如今的銷量規模,就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此外,今年1月,廣汽本田因轉向機缺陷一次性召回50.96萬輛型格、皓影等主銷車型,可能也對其銷量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與本田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廣汽豐田逆勢增長8.23%,7月銷量達58011輛,成為集團內部亮點。
傳祺
廣汽自主板塊中,傳祺銷量24079輛,同比下滑6.66%,埃安新能源銷量21124輛,同比下降25.32%。
銷量下滑直接沖擊集團業績。廣汽集團預計2025年上半年凈虧損18.2億至26億元,與去年同期超15億元的凈利潤形成鮮明對比。
這延續了廣汽集團2024年虧損態勢——去年廣汽出現20年來首次虧損,扣非凈利潤巨虧43.5億元。
番禺行動
好在面對當前的局面,廣汽集團并沒有“擺爛”,而是積極采取措施。據了解,廣汽集團正全力實施三年“番禺行動”,通過自主品牌一體化運營改革扭轉困局。
馮興亞提出打好“三大戰役”——用戶需求戰、產品價值戰、服務體驗戰。具體策略包括推出增程版新車型、加快渠道下沉、強化新媒體營銷等。
技術領域,廣汽投資15億元成立華望汽車,與華為開展全棧合作,首款高端車型預計2026年上市。同時布局全固態電池研發,計劃2026年裝車。
海外市場成為新突破口。廣汽國際出口累計同比增加45.8%,馬來西亞和泰國工廠建成投產,推動“出海”戰略進入新階段。
昊鉑HT
本文結語:
顯然,對于廣汽集團而言,無論是從7月份銷量來看,還是從1-7月份銷量來看,均承受了一定的壓力。
其中,曾經的銷量主力廣汽本田如今單月銷量規模不足2萬臺,銷量降幅更是超過了50%,應該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廣汽集團的表現。
此外,廣汽傳祺、廣汽埃安等自主板塊的銷量同樣呈現出下滑的態勢,也對廣汽集團的銷量助益較小。
當下,國內車市儼然已經進入了殘酷的淘汰賽。如何“讓轉型更快”,或許是值得廣汽集團思考的問題。
在此,車宇世界希望,廣汽集團能夠迅速實現轉型,不斷取得更好的銷量和業績,從而獲得更好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