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火通明的直播間、熱情洋溢的主播,甚至品牌高管也紛紛上鏡直播賣力宣講。“三個直播間,日常直播全天超12小時輪番轟炸,這還不算店端自己的直播賬號,專場直播基本上周周都有,高強度的傳播節奏已經持續半年有余了”,一位在東風納米內部人士說,高頻率、高強度、高時長,已經成為了東風納米品牌在2025年直播板塊的代名詞。
這是東風納米在營銷上“一卷到底”的一個縮影。今年4月底,旗下第二款車型東風首秀之后,東風納米品牌進一步加強了線上傳播方面的力度,不僅在全國各地的每個區域車展現場增加了專場直播,更要求市場、銷售板塊副總監級別以上員工開設自己的個人IP,把產品和政策的宣講落實到員工個人,一時間,全員參與直播短視頻,個人賬號遍地開花,可謂全員參與線上營銷。
但最終的戰績卻并不理想。上市接近一個月的時間里,納米06這款被東風納米寄予厚望的年度重磅新車僅收獲了6000臺大定訂單,但是在6月僅交出了1600臺的業績。在進入7月之后,納米06顯然沒有能力改變結局,其周銷量沒有超過1000,在7月四周分別是200輛、300輛、300輛,300輛,目前來看,其7月的最終銷量不到2000臺。
這樣的銷量表現放在當下只能說平平無奇。作為被寄予厚望,甚至放話要月銷過萬的重磅產品,那么納米06的問題出在哪里?
01
員工吐槽:表演式工作盛行 線上傳播轉化率僅為0.1%
對于納米06未能打開市場,營銷條線上的怨言比較多。有東風納米人士認為,納米06的傳播策略與執行嚴重受困于“表演式工作”——從直播策劃到短視頻內容,一切決策的核心并非用戶需求。納米的一些管理者常憑個人喜好隨意拍板,甚至將偶然刷到的、與品牌調性不符的內容強加為執行標準;而執行團隊的建議則屢遭否定,最終導致傳播內容脫離實際、缺乏吸引力。
這種“向上管理”的畸形生態,進一步演變為數據光鮮的形式主義。比如在直播間和短視頻的評論區充斥著內部員工的“刷屏式互動”,真實用戶的聲音幾乎被淹沒。管理層只關心“互動量是否達標”,卻無視互動質量與轉化效果。有員工透露,其線上轉化率僅為0.1%,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有員工吐槽說,在層層匯報的壓力下,工作成果的唯一評判標準淪為“領導是否高興”,而非市場反饋或業務價值。而這種脫離用戶的傳播困境,直接拖累了納米06上市首月的市場表現,成為銷量低迷的關鍵誘因之一。
這只是問題的表面,當然更根本在于納米06產品定位與傳播策略存在系統性偏差。一位納米員工對飛靈汽車表示,內部將納米06定位為“國民智趣純電SUV”,主打“輕戶外”概念,并著重強調同級獨有的天地尾門設計,在營銷傳播中刻意營造“自駕”、“郊游”、“露營”等場景。這種策略看似契合年輕用戶的興趣熱點,實則存在明顯的場景錯位。
作為一款十萬元級別的純電小型SUV,其真實用戶的高頻使用場景必然以城市通勤、日常代步為主。產品的定位卻與這一核心需求產生了嚴重脫節,導致營銷訴求與產品實際定位之間形成巨大落差。“內部根本沒搞清楚十萬級小型純電SUV這一細分市場的用戶真正想要什么。”該公司一位員工吐槽。
這種場景包裝的“理想化”與用戶真實需求的“現實性”之間的割裂,讓消費者對車型的真實定位無法做到正確認知,這讓用車場景真正吻合的潛客群體或許不會把納米06放進自己的選車清單,而部分用戶在實際體驗之后又會覺得納米06綜合表現與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座駕相去甚遠。
02
配置差異明顯,競爭力明顯不夠
縱觀整個十萬級純電小型SUV市場,元Up被東風納米內部明確列為納米06的核心競品。從產品維度看,兩款車型在價格帶(8-12萬元)、車身尺寸(均屬A0級SUV)及目標客群定位上確實存在高度重疊。然而市場表現卻呈現出顯著分化。
究其原因,比亞迪與東風納米在新能源領域的品牌影響力無疑是首要原因,其次就是東風納米對車型定位不準確,導致在產品設計和配置等定位上,難以契合用戶需要。
如上所言,對于十萬級純電小型SUV的用戶來說,市區通勤代步是日常用車的高頻場景,市區環境車多人多,道路環境非常復雜,能在市區環境中更愜意、安心、舒適地用車,因此像智能駕駛輔助系統、主被動安全配置、智能車機等配置才是用戶選車時最關心的地方。
而在這些配置方面,東風納米06顯然競爭力不夠。比如細分市場頭部的,其 2025款智駕版401KM領先型(10.98萬)與東風納米06 2025款 401 Ultra(10.99萬)這兩款市場指導價最為接近,但是在智能駕駛輔助硬件方面,比亞迪元UP配備了三目前方感知雷達,而東風納米06的前方感知雷達僅為雙目;同時比亞迪元UP還配備了5個毫米波雷達,而東風納米06并未配備毫米波雷達;而在攝像頭和超聲波雷達的數量上,比亞迪元UP的數量都為12個,而東風納米06僅為7個和5個,硬件上的差異過大使得用戶第一步就已經做了選擇。
而在消費者最為關心的安全配置方面,相比東風納米06,比亞迪元UP多出了哨兵模式、內置行車記錄儀這兩個對于市區用車環境非常重要的配置。哨兵模式能夠確保在馬路邊、老舊小區、無人看管停車場等場景下的泊車安全,而內置行車記錄儀則為日常駕車增添了一份安心保障,同時也免去了購車后額外加裝的麻煩,這些都是用戶市區用車過程中經常面對的高頻場景,對于購買該級別車型的用戶來說,這樣的配置比“戶外天地門”、“躺平大床”之類的配置來得更實用。
另外在智能座艙方面,比亞迪元UP配備了四音區語音控制、可見即可說、5G車載網絡等配置,同時手機APP遠程控制的功能也要比納米06更豐富。可以看出,經過這樣簡單的對比,除了在空間、少數舒適性配置方面納米06具有優勢以外,其他方面都要被同價位的比亞迪元UP全面趕超,而相比元UP,東風納米06所缺失的配置,恰恰就是這類細分市場消費者最想要的配置。作為要挑戰比亞迪元UP的選手,東風納米06沒有更強的產品力,確實也難以撼動其市場。
當然,其實納米06以旅行、戶外作為噱頭也并非不可以,但考慮到這個級別的產品所對應的市場空間,真正落腳點應該回歸到與元UP競爭上。摸著石頭過河,遠比抹黑過河要容易,對于急需要銷量的納米而言,更是如此。
03
納米需要重新定位自己
納米一開始是作為東風主打小車的序列自我生長,而后被獨立為品牌納入正軌。但是在小車市場上,納米后續的增長成為很有挑戰的事情。為此,納米公司的高層甚至開始考慮納米逐漸大車化。不過,需要思考的是,小車市場是沒有前途嗎?或者說進入大車市場之后,納米就能成功?如果看看奕派的市場表現,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也不是很樂觀。
在小車市場中,吉利星愿月銷達到3萬多,此外比亞迪的海鷗、海豚,甚至奔騰的小馬系列產品也都在小車市場中獲得了不錯的成績。整個純電小車市場的規模,完全可以支撐納米的野心。因此,不是市場出了問題,而是在產品設計、和營銷定位上有問題。
6月26日,東風汽車集團進行重大戰略調整,正式成立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奕派汽車科技公司。值得注意的是,作為東風乘用車三大核心品牌之一的東風奕派,在此次架構重組中脫穎而出,正式取代東風風神成為東風乘用車板塊新的代名詞。而東風納米與東風風神則被劃歸至奕派科技公司旗下,成為其子品牌序列。
這一重大組織架構調整不禁引發思考,東風納米的品牌定位與發展空間是否正在被逐步壓縮?作為被并入新架構的子品牌,東風納米未來將如何保持自身的產品特色與市場競爭力?此次調整是否預示著東風集團對新能源品牌戰略的重新布局?這些問題的答案,或許將決定東風納米在東風體系中的最終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