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之內兩則重大人事變動,這家老牌央企在新能源賽道上的排兵布陣悄然完成關鍵落子。
2025年7月22日,東風汽車集團會議室里,領導班子會議通報了中央組織部的決定,46歲的周鋒正式升任集團副總經理、黨委常委,成為東風領導班子中最年輕的核心成員。
同一天,另一則人事變動在社交平臺引發關注:東風奕派營銷事業部總經理余飛在微博宣布“因個人規劃發展”辭去相關職務。
兩則看似獨立的消息,卻共同指向一個清晰信號:在新能源轉型的關鍵戰役中,東風汽車的人事布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進。
一場靜水深流的變革,已然展開。
- 技術派上位,周鋒的“東風路徑”
翻開周鋒的履歷,幾乎就是一部東風技術人才的成長史。2004年從清華大學汽車工程專業碩士畢業后,他扎根東風體系整整21年,從東風日產技術中心的工程師一路走到集團決策層。
這位東風“老兵”的職業生涯充滿技術底色,擔任過車型開發部部長、技術中心副中心長,主導過多款熱銷車型的研發優化。2021年進入集團戰略部門后,他推動鄭州、大連、襄陽三大基地產線重構,促成日產e-POWER技術平臺落地。
就在今年5月,周鋒剛接任東風英菲尼迪法定代表人。技術背景與合資經驗的雙重加持,讓他的升遷被視為東風強化自主技術協同的關鍵落子。
市場反應迅速而直接。任命公布當日,東風股價應聲上漲2.3%,資本用真金白銀投下信任票。
- 營銷老將離場,奕派走到十字路口
當周鋒在總部會議室接受任命時,東風體系另一端的余飛正在社交媒體發布離職聲明。這位曾創造歐拉銷量增長140%的營銷干將,在的崗位上卻未能復制奇跡。
他主導的明星直播、跨界聯名等創新營銷雖然制造了聲量,但終端轉化率始終低迷。2024年東風奕派僅完成10萬輛目標的46%,雙子星車型、eπ008月銷長期徘徊在2000-4000臺區間,相比于新勢力,還是不夠一點。
在奕派汽車科技公司成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點,營銷掌門人的更替暗示著戰略轉向,從追求流量熱度轉向夯實渠道與產品力。
余飛的離任并非孤立事件。東風奕派總經理已由原嵐圖CTO汪俊君接任,技術派掌舵營銷體系,預示著未來可能更側重產品與技術驅動。
- 東風變革,人事先行的邏輯
一天之內兩起人事變動,背后是東風汽車近兩年持續深化的轉型風暴。
時間拉回2024年,東風已開啟高頻人事調整:3月引進一汽系干將周冶平、黃勇;年底宣布總部定位由“戰略管控”轉向“運營+統籌”,五位副總分工明確。
架構重組同樣大刀闊斧。今年6月26日,東風成立奕派汽車科技公司,將風神、奕派、納米三大自主品牌整合運營,結束各自為戰的局面。這正是東風沖擊2025年新能源車百萬銷量的核心抓手,并且與長安牽手無望,東風汽車將加速從內調整,人事依然先行。
戰略調整源于嚴峻現實。2023年東風也曾因新能源轉型速度不夠,出現過來一定的銷量下滑,甚至遭遇近二十年首次虧損。但隨著技術改革的持續推進,已經與華為合作等多元化開發的包容形式,轉機已在顯現:今年二季度終端交付環比增長23.6%,自主品牌占比突破60%,嵐圖FREE+上市15分鐘大定破萬等等,這些都是數據上非常好的體現。
- 電動EV:
“技術派周鋒的晉升與營銷派余飛的離場形成微妙呼應。”一位行業觀察人士指出,“這暗示著東風未來將把資源更多傾斜到研發與產品,而非營銷噱頭。”
一升一退的人事調整,絕非孤立事件,而是東風系統性變革的序章。
周鋒的技術底色與余飛的營銷離場形成鮮明對比,預示著東風將從流量競賽回歸到技術本源與產品實力的硬核比拼。
隨著更多資源向研發端傾斜,這場靜水深流的變革,正為東風在新能源深水區的博弈中,注入重塑昔日巨頭銳氣的全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