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經國務院批準,由國務院國資委直接履行出資人職責的汽車央企——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長安汽車)正式成立,躋身與中國一汽集團和東風汽車集團一同在列的100家央企之一。
中國長安汽車的成立,不僅是企業本身的一件大事、喜事,同時也是整個中國汽車行業的大事、喜事。可以說,中國長安汽車的成立,不僅有利于企業自身的進一步跨越式發展,也從國家戰略層面對整個中國汽車行業的發展帶來新的契機,特別是在當前“反內卷”的大背景下。
01
中國長安汽車的成立,與其自身努力奮斗所取得的成績密不可分。
今年1-6月,中國長安汽車產銷136萬輛,創近8年新高。新能源銷量45萬輛,同比增長49.1%;自主品牌銷量達到115萬輛,同比增長2.6%,占據整體銷量的84.9%,突顯自主品牌在長安汽車銷量中的重要地位。其中,阿維塔上半年銷量6萬輛,同比增長超100%,連續4個月銷量破萬輛,通過三年四車雙動力,自上市以來已面向25-70萬豪華市場累計交付突破17萬輛;深藍汽車上半年銷量14萬輛,同比增長71%,自上市以來累計銷量突破50萬輛,排名央企新能源品牌中第一;長安啟源上半年銷量16萬輛,同比增長22.9%。
而同期,中國一汽累計銷量157萬輛,同比增長6.1%。其中,自主品牌銷量45萬輛,同比增長8.5%,占整體銷量僅28.6%;自主新能源銷量近15萬輛,同比增長95.5%,但其中大約三分之一銷量由奔騰小馬低價迷你純電代步車貢獻。東風汽車上半年汽車銷量112萬輛,其中,乘用車銷售86萬輛(其中,東風日產銷量25萬輛,東風本田銷量近15萬輛,鄭州日產銷量2萬輛,東風乘用車銷量近11萬輛),商用車銷售25萬輛;新能源汽車銷售40萬輛,同比增長6.8%。
由此可見,相較于中國一汽和東風汽車,中國長安汽車在自主品牌乘用車領域的表現突出,無論從整車銷量還是從各細分市場銷量來講,都有躋身央企的實力,可謂實質名歸。
02
建設汽車強國,需要中國一汽、東風汽車和中國長安汽車三大央企業帶頭攜手“反內卷”,實現汽車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張玉卓指出,中國長安汽車要始終心系“國之大者”,把自身發展放在推動我國汽車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大格局下來謀劃。
我相信這不僅是對中國長安汽車的要求,也是對中國一汽集團和東風汽車集團的要求。要實現中國汽車工業高質量發展,就必須堅定不移的避免“內卷式”競爭。
去年下半年以來,國家層面對于“內卷式”競爭關注度明顯提高。去年7月,中央首次提出“強化行業自律,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今年3月,“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6月27日,新修訂的《反不正當競爭法》通過表決;7月1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明確要求“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引導企業提升產品品質,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同日,《求是》雜志發表重磅文章《深刻認識和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為反內卷行動提供理論指導和政策依據。
眾所周知,汽車行業的“內卷式”競爭問題尤為突出。據相關數據顯示,2024年因價格戰導致的新車市場整體零售損失高達近2000億元,行業利潤率從2018年的7.3%下滑至2024年的4.3%,到2025年一季度則進一步下滑至3.9%。因此,伴隨此次中國長安汽車的成立,未來中國汽車行業可否以此為契機,通過三大汽車央企的帶頭作用,共同攜手“反內卷”,實現汽車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03
中國一汽、東風汽車和中國長安汽車三大央企業或可帶頭開展差異化的發展規劃,協同發展。
在7月30日舉行的2025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媒體溝通會上,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董事譚本宏表示,中國長安汽車在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時,將考慮行業差異化發展這一因素。由此我們可否大膽設想,三大汽車央企在制定未來中長期發展規劃時,能否相互協調通氣,實現差異化發展?
從目前三大央企的發展現狀來看,也的確有實現差異化發展的可能。除合資品牌領域之外,中國一汽的強項在于解放商用車和超豪華乘用車紅旗品牌,東風汽車的強項在于東風商用和面向軍用汽車等領域,而中國長安汽車的強項在于自主乘用車領域。從早前傳出的東風汽車和長安汽車的合并信息中關于品牌整合等細節考慮,確實也有資源整合,避免同質化競爭的考量。而現在,基于三大汽車央企格局的已然確立,如果三大央企巨頭在制訂中長期發展規劃時,能夠協調協同,實現差異化,則無疑為汽車行業的“反內卷”,給出最根本最有效的解決辦法。
應該來講,無論是中國一汽,東風汽車還是中國長安汽車,其戰略定位都要與建設汽車強國、建設科技強國的需求高度契合。三大汽車央企的定位對企業自身都可以確保資源整合更加高效、科技創新更加聚焦等優勢。同時,如果三大央企能夠在未來實現協同差異化發展,無疑將加速助力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將加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速汽車強國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