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長城汽車可謂捷報頻傳。
在7月21日,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在個人微博上分享了一項新的成績,在《2025上半年中國汽車保值率報告》中,品牌以57.04%的三年保值率高居保值率榜單前列。其中,以64.57%的傲人成績位居緊湊型SUV三年保值率第一名;坦克700 Hi4-T、坦克400 Hi4-T、坦克500 Hi4-T在自主插電混動中大型SUV一年保值率中霸榜前三,也以實力定義中國品牌保值率天花板。
與此同時,長城汽車的財務表現同樣亮眼。在2025年第二季度,長城汽車營收523.48億元,同比增長7.78%,環比增長30.81%,是歷史最佳的第二季度營收表現;二季度凈利潤45.86億元,同比增長19.46%,環比增長161.91%,是歷史最好的單季度凈利潤表現。這一系列核心指標的增長,不僅體現出長城在產品、技術、渠道等多方面的協同優勢,也反映出其經營質量和抗周期能力的顯著增強。
更值得注意的是,《人民日報》頭版近日還對長城汽車35年高質量發展歷程給予了正面肯定。可以說,這并不是普通的一次褒獎,而是國家層面對企業發展路線的肯定。
在中國汽車產業從“做大”走向“做強”的關鍵時期,長城汽車無疑提供了一個具有現實參考意義的樣本。其不僅展現了一個自主品牌如何通過持續技術投入、精準產品策略和穩健經穿越行業周期,還在保值率、盈利能力、品牌信任度等多個維度,為行業輸出了高質量發展的范本。
“高質量”經營,既要規模更要盈利
或許,單從長城汽車交出的這份“成績單”還難以真正感知它的含金量。但若將其放在整個行業的大背景下看,長城的這份業績,實屬難得。
要知道,在今年上半年,盡管國內汽車市場產銷數據獲得了不錯的表現,但盈利能力依然是大多數車企難以逾越的門檻,江淮汽車、海馬汽車等多家車企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
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1-5月中國汽車行業平均利潤率為4.3%,雖較1-4月的4.1%略有回升,但依然低于工業企業平均利潤率5.7%的水平。這一現實也揭示了“跑量但難盈利”仍是汽車企業面臨的普遍困境。
在這一背景下,長城汽車能夠實現營收表現和凈利潤表現的歷史新高也足以說明其并沒有選擇盲目跟進行業內卷,而是主動放棄低效率的規模增長路徑,持續聚焦高價值市場。
在今年二季度,長城汽車更是以技術為驅動,不斷優化產品矩陣結構。在坦克300、哈弗二代梟龍MAX、魏牌全新高山等新車型帶動下,長城汽車也實現銷量、營收及凈利潤同環比均增長的態勢。其累計銷量31.30萬輛,同比增長10.07%,環比增長21.87%,是歷史最佳的第二季度銷售表現。其中二季度新能源車型銷售9.79萬輛,同比增長33.7%,環比增長56.4%;海外市場實現新車銷售10.68萬輛,持續穩步增長。
在業內人士看來,在行業整體利潤空間仍承壓、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的情況下,誰能在產品創新、用戶價值與商業可持續發展之間找到平衡點,誰就可能成為下一個“周期贏家”。長城汽車正在這條路上,走出自己的節奏,也走出中國品牌向上突圍的另一種路徑。
“高質量”產品,是面向未來市場的真正通行證
再將目光轉向《2025上半年中國汽車保值率研究報告》,長城汽車也以“清醒者”的姿態交出了一份不同尋常的答卷。而坦克品牌以57.04%的三年保值率領跑細分市場,這不僅是一個靜態數據,更體現了“高銷量、高保值、高流通”構建的價值鐵三角閉環,是坦克品牌系統性產品價值的外在體現。
當前,坦克SUV也在持續領跑高端越野車市場。截至6月30日,坦克SUV全球累計銷量已突破70萬輛大關,成為最快且唯一實現全球銷量70萬成績的中國越野品牌。并連續54個月蟬聯中國越野品牌銷量榜首。值得一提的是,在硬派越野SUV市場,坦克品牌的市占率始終保持在50%以上,形成強大且穩定的用戶基礎和保有量,這為高保值率提供了堅實的流通支持和市場信心。
在坦克品牌高保值背后,正是來源于長城對于產品高品質的堅守,其始終將核心技術視作生命線,并且投入大量資源進行技術創新。在2025年,長城汽車投入5.1億元建設的多角度碰撞實驗室正式投入使用,該實驗室也是亞洲面積最大的獨立安全實驗室。實驗室可模擬多達9000種真實道路突發狀況,車外還有每秒4000幀的高速攝影精準還原0.1秒內的撞擊過程。這些超越行業標準的測試體系,正是長城汽車用工程能力兌現“安全承諾”的體現。
不得不承認,當前行業中不少車企為追求短期銷量,采取以營銷噱頭博流量、以價格戰換銷量的策略,甚至犧牲產品質量、降低研發標準來減少成本投入。雖然這些做法可能在短期內帶來數據層面的“繁榮”,但從中長期看,其結果往往是用戶滿意度下降、品牌信任流失,最終陷入惡性循環,無法構筑可持續發展的根基。
長城汽車的“清醒”在于其從未在風口浪尖上迷失方向。即便面對新能源消費浪潮、智能化快速發展等新趨勢,也依舊選擇走“難而正確”的路線,而非盲從熱點、犧牲底線。魏建軍此前對“零公里二手車”及“車圈恒大”現象的公開批評,更進一步體現出長城汽車在企業責任和行業價值觀上的鮮明立場——不僅要求“造好車”,也強調“做好企業”,這是當下浮躁市場中尤為稀缺的企業氣質。
可以說,新能源消費的成熟,本質上是市場從“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轉型的標志。當行業逐步回歸價值本質,品質成為共識、信任成為壁壘,真正的勝者一定不會是短期熱銷的“流量玩家”,而是那些能在時間中沉淀價值、在用戶中贏得口碑的“耐用品”。在這一場汽車產業的深層次洗牌中,長城汽車已提前站到了新的起跑線上。
“高質量”出海,是中國汽車走向全球的現實路徑
上半年,在“ONE GWM”全球品牌戰略指引下,長城汽車更將高質量發展的態度延伸至全球化布局的縱深發展。
自1997年開啟出海征程以來,長城汽車歷經28年全球化深耕,對全球市場也有著深刻洞察。其早已意識到,中國新能源車在國際舞臺正處在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如果出海僅僅為了“賣車”不僅可能在當地引發惡性價格戰,更難以建立可持續商業模型,而中國汽車的品牌高度與長遠發展必將受限。
正因如此,長城汽車堅信,想要實現高價值出海既要以技術創新夯實產品硬實力,更要通過品牌價值重構與生態體系構建,才能打造具有全球穿透力的競爭壁壘。在全球化方面,長城汽車通過研、產、供、銷、服全面出海完成從“產品出海”到“生態出海”的跨越,現有海外銷售渠道超1400家,海外總銷量突破200萬輛。
今年5月,巴西總統盧拉在華訪問期間專門會見魏建軍,并就長城汽車在巴西市場的深化布局達成合作共識。6月,長城汽車還在巴西榮獲Great Place to Work(GPTW)認證。在產品層面,山海炮Hi4-T在澳大利亞斬獲“2025最佳新能源皮卡”大獎;在智利,長城炮榮登皮卡新車暢銷榜榜首;在泰國,坦克300柴油版因其動力性能與經典越野造型,獲得用戶廣泛好評,單月實現千人交付,印證了其產品力和品牌力在海外市場的持續攀升。
可以說,長城汽車的全球化實踐,不只是產品“走出去”的過程,更是一場更深層次的產業文化與質量觀的出海。在海外市場,尤其是歐美、澳洲等標準嚴苛、消費者成熟的區域,唯有在安全、性能、服務乃至企業社會責任等維度全面達標,才能真正贏得口碑,建立起“中國制造”的品牌信任。
縱觀汽車全球化發展史,真正能在全球樹立起長遠品牌形象的,往往不是速度最快的那一個,而是愿意尊重技術規律、尊重用戶價值、尊重市場邊界的“長期主義者”。
放眼當下,在中國汽車工業加速邁向全球市場的關鍵節點,比拼的不再只是產能規模和上市節奏,而是真正的產業認知、體系能力與戰略定力。而長城汽車以及魏建軍所代表的“長期主義者”,無疑走在了前列,也以堅定的產品觀、價值觀和責任觀,為中國汽車高質量提供了一個可持續、可復制的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