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智能駕駛技術的迭代,都在重塑人與車的關系。比亞迪天神之眼系統迎來年中OTA升級,覆蓋行車、泊車與安全三大領域,帶來超過15項核心功能進化。這不僅是技術的堆砌,還是對城市復雜駕駛場景的深度理解和破解,更是為用戶安全負責到底。
效率與場景的雙重進化
想象早晚高峰擁堵的車流中,你的車輛能主動適應環境節奏,全新的“通行效率優先”模式讓這成為現實。當周圍車流速度顯著高于道路限速時,系統可智能提升目標車速(CNOA下最高85km/h,HNOA下130km/h),實現“車流同步”。這背后是感知系統對動態交通環境的精準判斷,在合規前提下顯著減少因“慢車”造成的擁堵,提升整體通行效率。
城市路網的復雜節點,成為此次OTA重點攻克的堡壘。面對寬闊的對向三車道路口,系統能自主規劃軌跡完成U型掉頭,無需駕駛員緊張接管。針對天神之眼B平臺車輛,在狹窄路段也能通過精準的“前進-后退-前進”三步操作實現靈活轉向。而相對復雜的環島路口,它的精準駛入、環島內車道保持及順暢駛出能力得到強化。值得一提的是,系統感知能力大幅提升,可更積極地識別并繞行工程車、低矮障礙物(≥50cm)、臨停車輛(含臨時開門取物場景)甚至小動物(頭肩高≥50cm)。在高快路遇多車道連續施工時,甚至支持跨實線或臨時借用應急車道避險,極大提升極限場景下的安全性。當然還有更多人性化細節升級,需要大家自己去試駕感受。
靈活性與效率的革命
泊車場景的痛點被逐一擊破,天神之眼展現出前所未有的“老司機”素養。易三方的斷頭路垂直泊車,這是針對天神之眼B平臺專屬。利用后輪雙電機獨立轉向技術,在傳統系統難以企及的斷頭路垂直車位中,泊車效率飆升65%,大幅減少揉庫次數。其次顛覆“只能倒車入庫”的設定,用戶可自主選擇車頭泊入或車尾泊入(垂直/斜列車位),車頭泊入后還能實現車尾泊出,場景適應性極強。
當系統檢測到車位寬度緊張(車寬+≤70cm),自動折疊后視鏡并語音提示,有效避免剮蹭風險。停好后擔心打不開車門?用戶可手動選擇車輛在車位內的姿態(居中、偏左、偏右),主動與鄰車或障礙物保持舒適間隙(需車寬+80cm以上,支持垂直/斜列車位)。它還有配合用戶個性的三速泊車功能,讓用戶速度掌控權,“舒適”(2-3km/h)、“標準”(3-4km/h)、“極速”(4-5km/h)三檔可選,兼顧安全與效率,記憶用戶偏好。
全天候防護再升級
安全是智能輔助駕駛的基石,此次OTA在AEB(自動緊急制動)領域實現關鍵突破。夜間或低光條件下,對靜止前車剎停時速提升至120km/h,并采用兩段式剎車策略,大幅優化制動舒適性與車輛姿態。其次,提升對水馬、錐桶等施工區域標志物的識別精度,在90km/h時速下實現有效剎停。針對夜間兩輪車(摩托車、電動車)突然變道侵入的風險場景,剎停能力提升至80km/h,守護復雜路況下的安全。
俠論: 平權之路,比亞迪一直在努力
從“通行效率優先”對城市車流的智能融入,到“斷頭路泊車”對極端場景的攻克,再到AEB全場景剎停能力的躍升,此次天神之眼OTA升級的核心邏輯清晰可見。讓高階智能駕駛不再是高速路的專屬,而是深度融入用戶日常通行的每一公里。
比亞迪通過天神之眼系統的持續進化,正在將曾經豪華車型專屬的高階智駕能力,推向更廣闊的用戶群體,“平權”進程一直在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