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理工科專業學費始終維持在5000元水平,而同期CPI漲幅累計達28%,教育成本指數增幅更超過40%。學校教學設施更新、師資隊伍建設、科研投入等都需要大量資金,如2013年采購一臺基礎實驗設備的預算為15萬元,如今同型號設備價格已漲至28萬元,教授平均年薪從18萬元提升至32萬元。
?
- 專業結構優化:學校在優化專業結構、引入新興學科方面投入巨大,一些新設專業或重點實驗室需要大量資金支持,學費調整是保障專業持續發展的必要措施。
?
- 政策導向:國家對高等教育收費逐步實行“合理調節、分類管理”的政策,鼓勵高校根據專業特點和成本實際情況合理調整學費,以實現“優質優價”。同時,上海市發改委發布的《關于優化本市公辦高校本專科學費形成機制的通知》也為此次調整提供了政策依據。
學費使用方向
學校表示學費每增加1元,72%將直接投入教學科研。2023年新增學費收入中,43%用于設備更新,29%用于人才引進,18%用于課程改革,10%用于學生實踐補貼,以提升教育質量。
保障措施
- 資助體系升級:與國家開發銀行合作推出“教育信用貸”,本科生最高可貸2萬元/年,還款期延長至畢業后10年,前3年僅需償還利息。設立“卓越成長基金”,根據家庭經濟狀況動態調整獎學金比例。開發“技能換學分”項目,學生參與實驗室管理、校企合作項目可抵扣學費,最高達30%。
?
- 提供專項補貼:推出“學費緩沖計劃”,家庭經濟困難新生可申請分期繳費,首期僅需支付30%。設立“勤工助學卓越崗”,提供每月2000元的崗位津貼。將學費上漲節約的財政資金,全額用于增設“鄉村振興專項獎學金”,每年資助100名來自中西部地區的學生。
?
- 確保公平透明:實行“新生新辦法、老生老辦法”,確保在校學生不受學費調整影響。設置7700元/學年的上限,低于上海市生均培養成本8.4%的法定比例。開發“教育成本可視化系統”,學生可通過APP實時查詢學費使用明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