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綠意溫潤,西湖氤氳。寶石山上,詩歌亮著。
6月8日,“單獨探索意義上的‘第三條道路’——樹才40年詩選《天空俯下身來》杭州發布會”在純真年代書吧舉行。現場,詩人、翻譯家樹才帶著新書《天空俯下身來》到場,該書剛獲得第二屆“艾青詩歌獎”。
詩人沈葦、潘洗塵、馬鈴薯兄弟、飛廉、張逸旻、曉萍等參與對談,活動由《詩建設》主編、詩人泉子主持。
樹才是詩人,同時也是法語翻譯家,法蘭西藝術與文學騎士勛章獲得者。他在不同國度的詩人與文化間架起溝通、互鑒的橋梁,同時是一位長期堅持詩歌創作的詩人。
《天空俯下身來》以1983年的《給孩子們》開篇,展示了40年間樹才不同時期的詩歌創作風貌,展現了詩人對生命與語言的持續探索。他的筆下,既有對自然和童年的贊美,也有對生命、死亡和人性的深刻思考。該詩集的出版,是樹才個人創作生涯的一個里程碑。
《天空俯下身來:樹才四十年詩選》
自2013年推出詩人多多的“四十年詩選”以來,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先后共推出了11位當代詩人的“四十年詩選”,旨在觀察并呈現一代人詩歌風格、創作流變、整體生態、美學風貌及其對應的社會現實和文化語境。樹才的《天空俯下身來》是該系列的第十一部作品。
四十年詩選:一部“命運之書”
樹才誠摯地分享了自己的詩歌創作經歷。從童年鄉村生活到外交官生涯,從早期對語言的探索到近年來的“十二行詩”實驗。母親的早逝、孤單的童年,對大自然物象愈加深入的敏感體察,令他內心積攢越來越多的話語,想要表達自己:
樹才
“詩人夢想通過語言去建構另外一個生命,希望自己的肉體的命和語言里的精神生命能夠一起形成,互為鏡子,必要的時候還能夠互相糾正,詩歌是能夠參與你的生活事件和生命生長的,它有一股糾正的力量,也有引領你的一種力量。”
詩人沈葦將這部詩集稱為“命運之書”,從中讀出了“命運感”。沈葦認為,這部詩集記錄了樹才作為“單獨者”的探索與成長,喜悅與安寧,從整體上構成詩人的“靈魂自傳”。但其作品底色與內核是“童心”,是布萊克“天真與經驗之歌”意義上的“天真”。
沈葦
鳳凰文藝出版社副總編輯馬鈴薯兄弟(于奎潮)作為詩集策劃人提到,40年詩選系列旨在呈現當代詩人的創作脈絡,而樹才的詩集“既有浪漫的輕盈,又有生命的厚重”。馬鈴薯兄弟以樹才新獲“艾青詩歌獎”為引子,高度評價了浙江文學詩歌高度,肯定了樹才在詩歌創作和翻譯領域的卓越成就。
于奎潮
為趕赴此次分享會,詩人潘洗塵自大理轉成都趕赴杭州,以“兄弟之情”為紐帶,潘洗塵分享了他與樹才的深厚友誼,并深入地理解評價他的詩歌作品,從情感角度解讀了詩集標題:“他在我心目里,一直是從b612號小行星上來的一個人,就是一個詩歌小王子的形象,充滿通透、溫暖、真誠的情感。” 潘洗塵現場朗誦了《母親》和《安寧》兩首詩,傳達了樹才詩歌的魅力,贏得了觀眾的陣陣掌聲。
詩人、學者張逸旻從翻譯與語言的角度,分析了樹才詩歌的流動感與即興性:“樹才詩歌中的豐富度,自由的磁性、意象、句法都是可以像魔方一樣隨時打亂,也可以像天上的游云一樣變動不拘的。”張逸旻稱樹才為“聽覺大師”,關注萬物的響動,在聲音維度多切面的呈現:
“在對語言的注意力缺失的今天,詩人提醒我們關注漢字的質感,重新聚焦漢字語言本身,喚回文字符號背后所鏈接的生命經驗。他本人妙語連珠,詩作都是適合讀的,詩歌的語言隨時像水源一樣汩汩流淌,川流不息。而在語言質地和聲音的綿延當中,活躍出出其不意的天真,孩童式的對這個世界的撞見。”
詩人飛廉稱贊樹才是一位閱歷非常豐富、內心廣闊、溫暖有智慧的詩人。樹才詩歌的語言則是非常純粹和優雅的,簡潔,樸素,善于用語言用簡潔的語言來捕捉生活中的細微之處,傳達出豐富的復雜的情感,存在一種很深刻的哲思。
“第三條道路”:詩歌的單獨探索和療愈功用
分享會以“單獨探索意義上的第三條道路”為主題,探討了樹才詩歌的獨特路徑。
泉子提到,樹才的詩歌基因里,始終流淌著“第三條道路”的開放與多元。上世紀末,中國詩歌界的“民間派”與“知識分子派”論爭中,樹才與友人提出的“第三條道路”強調“單獨探索”,即詩人應超越二元對立,回歸個體生命的真實表達,倡導詩歌的獨立性與創造性。
泉子主持
這種精神貫穿于他的寫作中,從早期對西方現代主義的吸收,到后期回歸漢語本體的凝練表達,樹才的詩始終在“世界性”與“本土性”之間尋找平衡。
樹才表示,這部40年作品集是語言探索的一個結果,也留下單獨探索的一些痕跡,“第三條道路”并非折中折衷主義,而是每個詩人成為自己的道路。他提到:“寫作是個人與世界的對話,是一個個體生命感知世界,表達世界。單獨探索的意義,在于它在一個詩人身上最終留下的聲音,一定是詩人生命中最真摯,最真誠,也是最真誠的聲音。”
對于樹才這位“單獨者”,沈葦說,作為一個自覺的詩人,樹才這位“單獨者”有時會成為自己的反對者和反駁者,對生命、自然和人性有著深刻洞察。
孫楚楚
活動尾聲,《天空俯下身來》一書責任編輯孫楚楚從樹才詩歌談開去,寄望讀者:“我們在腰封處給予詩人的界定是‘浪漫詩歌騎士’,但細讀你會發現,他的詩歌中不僅僅有浪漫的那一面,也有非常現實矛盾或說相悖的特質。樹才的創作一方面是根植于他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他是一個擁有豐富、沉靜、專注的內心世界的詩人。
“他的一些非常純凈的語言,背后來自關于生命的洞察,了悟生命本真之后的思想穿透力量。就像書名《天空俯下身來》一樣,希望讀者在讀詩歌的過程中俯身,貼近自己的生活,貼近自己的內心,生命本真的律動,重新發現生活中之前可能被忽略的一些生命細節。”
樹才給讀者簽名。
詩句選讀
整個西湖就在眼前,風兒
也不愿驚擾她水一般的睡眠。
魚和船都泊在安靜深處,
……你呀你呀,那么遠,隔著
山水,那么近,如同呼吸。
——《雅歌2》
今晚,一雙眼睛在天上,
善良,質樸,噙滿憂傷!
……這雙眼睛無論在哪里,
無論在哪里,都像天空一樣。
因為每一天,只要我站在天空下,
我就能感到來自母親的光芒。
——《母親》
秋天干凈得
像一只站在草原盡頭的
小羊羔。她無助
而純潔,令天空
俯下身來。